这些关系和你的幸福有关

如果有男人告诉你:我是警察,我是消防员,我是货车司机……应该没人会感到惊讶,更不会追问什么。
如果有女人告诉你这些呢?大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哇,你真厉害!”“干这个你不害怕吗?”……
我有个做警察的朋友,女性。做警察是她从小到大的梦想,后来终于得以实现,她和我分享了这样的经历:
“我做警察以后,身边经常会有人问我,你不怕坏人吗?你办案不害怕吗?但是,我好像从来没听到过男警察被问及这类问题。”
我还有个女同学,曾经开了多年的货车,也是被人屡屡问:你一个女人开那么大的货车还跑长途?你不怕吗?你老公怎么能让你出来干这个啊!    
 
这都是习惯性把女人划分为“弱者”而产生的关注和担忧。我们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勇敢似乎从来不抱多大的期待,而女人真的天生就不能做和男人一样的职业吗?实际上,这种社会性的刻板印象的形成,最初就是来源于父母给予我们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正如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女人比男人柔弱,女人就该安分“主内”。
        
天津卫视的一期《爱情保卫战》中,有一对小夫妻上台,妻子控诉丈夫大男人主义,家务全盘甩给妻子、以工作之名经常彻夜不归、婆婆总是带着质疑来干涉他们的生活并对她挑刺……而面对有些委屈的妻子,这个男人却理直气壮地说:“女人干家务难道不应该吗?那娶老婆回来干什么!我从小家里都是我妈妈做家务的……”在场的导师无不愕然,涂磊老师更是直接告诉女嘉宾:“这个男人,从父母所给的家庭中养成的自私和狭隘已经形成了他对女人不尊重而不自知,在他心里最爱的是他自己,女人只是用来让他的生活更舒服的工具,而不是爱人!”
 
来自原生家庭的错误诱导、亲子关系处理不当,让我们从小到大都在接受着很多错误的信息-----女人不够勇敢、女人是弱者、女人就该承担所有家务而不是出去做事业。女人的劣势从家庭教育中开始就这样被渐渐扩大了。
其实,这描述的问题只是家庭关系中的一个方面。尤其在我国,受诸多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太多的中国家庭都没有处理好家庭角色之间的关系。
而心理学上认为,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感受,甚而控制着我们的情绪状态和为人处事的方式。
和谐的家庭关系和正确的引导,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好的精神支持,帮助我们在面对社会和生活问题时,以健康的人格和灵活的方式迎接未知、走出困境。而扭曲的家庭关系则会成为难以抹掉的生活压力,给我们的身心健康、生活状态、甚至整个人生都带来负面影响。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如果把每个人作为自我个体比作一个小圆圈,那么家庭关系则是圆圈往外的延伸扩展。而有心理学家曾提出,人类的核心动机是自我扩张,实现自我扩张的方式就是建立亲密关系。而亲密关系最初始的建立范围,就是家庭。
 
在恋人关系到婚姻关系的建立过程中,我们会因为爱而接纳,将对方划入自我的范畴,进而从个体独立的“我”变成了家庭的“我们”。但即使是在“一家人”中,家庭角色之间的关系也会因为个性、习惯、相处模式等差异造成亲疏远近之分。家庭中的角色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不能建立起亲密联系,反而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小到影响一时的心情,大到影响一生的生活。
中国人更多的是注重集体模式,在传统意识里将家庭作为一个“单位”,家庭成员之间“同荣辱、共进退”,“有苦同享、有难同当”,才是大众眼里正常家庭该有的状态。所以,处理好家庭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
 
正德心理首席咨询师王运浩老师通过十余年从业过程中对上万来访者及家庭的案例分析,总结出和大多数人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的四种关系:
 
第一.夫妻关系
 
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角色自然是夫妻,和谐的夫妻关系是家庭得以维系的核心,也是建立好的家庭氛围的保障。可是环顾我们周边也不难发现,大多数中国家庭中,往往总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配偶之间对自己伴侣的需求和关心因为孩子而有减无增。
久而久之,随着这种不经意地对伴侣的忽略,双方的沟通、互动自然也减少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沟通”是夫妻之间多么重要的事情,它是增进彼此理解关心、化解生活矛盾、持续增进感情的基础,一旦长时间缺乏沟通,就会导致很多家庭问题。尤其对于那些经常吵架的家庭来说,缺乏正面沟通、互相说话如同对牛弹琴,是夫妻关系不和谐的首要原因。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点,是家庭幸福的基石,只有夫妻关系处理好了,才能更好地处理其他的家庭关系。
所以,夫妻双方一定不能忽略彼此的沟通,而无论是暴戾相对还是沉默隐忍,都不是可取的方式。最好的沟通,是在容许对方有不同于自己的意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换位思考,把对方无伤大雅的某些缺点当做是独有的特点来包容、欣赏。
 
第二.亲子关系
 
1.对子女的压迫
家庭这个概念中,如果要划定一个核心,那便是由父母和孩子构成的小家庭,其次才是由祖辈、亲戚及朋友等构成的大家庭。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俗语,都可以反映出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中,父母对于子女都持有掌控和打压式的教育态度。其中,在肉体惩戒和思想控制方面上,男性受到的压迫和管控更为严重,因为在上一辈的人眼里,男孩将面临的是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而另一方面,虽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对于女性的解放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社会上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女人不仅仅和弱势挂钩,更会影响到整个家族的传承,女人的社会地位被无形弱化,由此也激发了各种社会和家庭矛盾。
所以,在亲子关系中,做父母的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人权”,而不是当做私有品来压迫,更不能囿于传统观念来给儿子女儿的家庭和社会作用盖棺定论。做子女的,也应该及时发觉、有的放矢的改变父母传导的错误认知,让自己作为一个“人”来存在,而不是按照传统观念由父母给划定角色及性别功能来定位和拘限自己。
2.对子女的掌控
大多数中国家庭中,父母是掌握着大权的“管理者”,父母总是希望孩子的思想、言行甚至未来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都能符合自己的期待,然后对孩子超出父母接纳和预设范围的行为进行各种遏制和干预。孩子就像夫妻亲手扎制的风筝,无论你是鸟是雕还是鹏,怎么飞都不可以脱离父母手中那根线,父母随时会按照他们的意愿抖一抖松紧、调一调方向,就像是完成对孩子掌控权的宣示。
青少年时期之前的孩子,因为大脑前额叶皮层发育还未完善,加上初涉人世,有时候面对一些问题可能很难做出理性的决策,因此父母的适度干预是可以理解也是有助益的。但是,父母代替孩子做决定、并以自己的意愿一步步安排孩子的人生轨迹,是在很多孩子成年之后仍然存在的现象。比如,选专业、找工作、找对象等人生的重大决策,往往都会被父母过度干涉。更有掌控欲强烈的父母,总是觉得社会险恶,只有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才能保护孩子,于是孩子的各种事情都是亲力亲为,帮孩子做大大小小的各种决定,恨不得以包办孩子人生的方式来“保护”孩子,却不知这些过度的掌控与干预行为,满足的只是自己作为父母“杞人忧天”式的“爱子之心”,对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造成孩子终生的心理不成熟。
 
最新一期“脱口秀大会”中,兼职脱口秀演员赵晓卉就讲述了从小到大母亲对自己的“掌控”。从小母亲希望她是男孩的样子,摔倒了,母亲鼓励她自己爬起来说的是:站起来,别跟个娘们似的!考大学选专业,母亲给她定的是机械设计,她抗拒。母亲给的理由是:你懂啥,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于是,赵晓卉按照母亲的安排,后来进了工厂成为机械设计技术员,然后和理工科的爸爸成了能够切磋“武艺”的朋友,这让她觉得,别人家的女儿都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而她应该是父亲上辈子的工友……话题表述虽然是以脱口秀的幽默感呈现,但是令人笑着笑着不由感叹:父母的控制欲得到满足了,而孩子心底真正想要走的人生路,可能就变成了空白,成为一生的遗憾。
所以,在亲子关系中,作为父母,要学会对孩子适度放手。作为孩子,要学会和父母适度分化。
都是头一回做人,凭什么孩子的人生必须一直由父母做主?自己选的路,只要不违法律不悖道德,再难走也是自己的人生,即便跪着走完也比从来没有自主选择权要爽。
 
第三.亲戚关系
 
中国大概是世界上最讲究亲情的民族了,逢年过节走亲戚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逃离不掉的“宿命”。而每每到了春节等重大节日,就经常会见到这种景象,每到一亲戚家或者家庭聚会中,总有来自七大姑八大爷的轮番热情关(逼)心(问),对孩子打听学习成绩、对青年打听工作、薪水、婚恋等等方方面面的消息。
 
这种对于个人信息的过度窥探,看似亲情融融、爱心满满,其实是令人心里非常别扭的。即便是亲戚、朋友之间,别人不主动说,就不要随便以关心的名义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了。说到底,人家考试成绩好、工作赚钱多、恋爱很幸福,也不可能把奖状送给你、把钱捐给你、把爱情分享给你;人家考试成绩差、工作赚钱少、单身很多年,你也不太可能去给人辅导功课、替人赚得高薪、帮人嫁个高富帅、娶个白富美。每个人能安静地、尽力地、不无故侵扰别人地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是社会和谐之道。
然而,在中国很多家庭中,自我与亲戚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很模糊,因为需要保持亲情延续以慰人心,即使平常交际不多,也总有些人特别喜欢去打探他人的信息,甚至借着亲戚长辈的身份对别人的家务事横加干涉,仿佛对人家家中一应诸事了解越多才显得亲近,才证明是真亲戚。却不知,这样的用心良苦很容易造成尴尬氛围,甚至可能惹得亲戚疏离,反目成仇。
 
 
曾热播的电视剧《知否知否》中,就有这样一个反面人物康姨妈,总是借着关心自己姐姐的名义,各种打探其家事,甚至去人家家里作妖,不断针对自己姐姐家的人和事挑拨是非,最后还想投毒害人,结果搭上了自己的命。
举这个例子好像有点危言耸听,毕竟现在不是那个年代了,而绝大多数来自亲戚的关心也没有多大的恶意。但是,相信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需要的是相对隐私、独立的空间,来自亲戚的情义不可或缺,但关系的处理却需要有个度。这个度,不是以满足自己的窥探欲和利益心为目的的刨根问底和频繁互动,而是无论对方贫富贵贱、无论是否经常联系,都能把对方放在心里,真正的尊重对方,真心的希望对方过得好,有欢不必多沾喜,有难愿意出手帮。
 
第四.朋友关系
 
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出于对亲人“报喜不报忧”的保护心态,有些话有些事反而在亲人之间未必能够倾诉和分担,而好朋友却可以成为我们适时的“垃圾桶”、“打气筒”、“加油站”。世间除了亲情,最美好的关系大概莫过于有几个真诚、投契的朋友了。
但是,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是很亲密的好朋友,可是慢慢就有了隔阂,然后渐渐不冷不热,最后疏远。
毕竟,人心是很复杂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渴望并想要珍惜宝贵的友情,却忽略了维系友情的重要性。有些不经意的触犯,可能就导致了友情的损伤。甚至也有根本经不起生活检验的“伪友情”,一件小事就可能扒皮见骨。
 
艾米在饭局上认识了一个女孩,和她聊得来就开始做朋友,恰巧她的男朋友艾米也认识,她有什么心事都找艾米诉说,感觉算是闺蜜级别了。有次,她和男友吵架很厉害,就哭着跑到艾米这里,艾米给她做吃的端喝的,听她梨花带雨地倾诉,也陪着她一起大骂那个渣男……未曾想,没过几天,人家又和男友合好了,而且令艾米大跌眼镜的是,两人合体成渣,一起在别的朋友面前对艾米大加指责,说艾米挑唆他们的感情,骂艾米是不怀好意,想抢这个男朋友。
艾米知道后,心里哭笑不得,又觉好笑又觉悲哀,感慨自己遇人不淑交友不慎。于是默默拿出手机,找出聊天记录,把闺蜜男友发过来的暧昧挑逗信息统统截屏发过去给她。然后拉黑了这对狗男傻女,长舒一口气,幸福地睡觉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交朋友有时候和选择伴侣是一样的,一旦识人不清,就容易在交往中出现事故,看似美好的关系可能瞬间就分崩离析。
 
 
 要知道,和亲情关系由血缘注定无法更改这个性质不同,朋友之间的关系多数时候并不是单项选择,并不是有你没他(她),而是多项选择,可以互惠双赢,也可能转身路人。所以,朋友之间不管关系有多好,也要遵循一些潜规则。
   1.保持必要的修养和礼仪
人情冷暖之间,想要让关系持久,就得懂一点人情世故。朋友之间可以光膀子拼酒、手拉手逛街,但是如果完全不顾礼节,不留余地地释放自我,就可能渐渐给对方造成困扰,在友情上产生隐形的损伤。
  2.保持真诚守信的美德
    很多人认为真正的好朋友就该不分彼此,更有些人喜欢广交朋友,不时召集一场酒局,呼朋唤友聚上一桌人称兄道弟,于是求办事、借车、借钱等事情就接踵而至。其实这种朋友模式体现的根本就算不上友情,更像是在有利用价值的人身上发掘利益的手段。
     而朋友之间一涉及到钱财,往往会变得比较隐晦和尴尬。如果真的遇到困难和朋友借钱借物,说好的期限一定尽量提前还。朋友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靠一个“诚”字维持,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失信,你失去的将不仅是朋友,还有你在朋友圈中的名声。若再遇困境,估计也很难再有人愿意出手相助。
    3.保持适当的距离,尽量不要和朋友的伴侣有交际
所谓“防火、防盗、防闺蜜”,虽然有些讽刺,但也不是毫无道理。    
说到底,这是很敏感的事儿,即使你可以保证自己不动心思,但你无法保证人家对你没有任何心思。所以,和朋友的伴侣一定要保持距离,防患于未然比亡羊补牢更靠谱。同时,当朋友对你控诉伴侣的种种缺点毛病时,也不要义愤填膺地全然和她融为一体,一味配合她去指责、痛骂她的伴侣,而是要学会感性共情、理性安抚。前面艾米的事就是个例子,因为她和闺蜜的男友也认识也有联系方式,就给了渣男骚扰她的机会。当闺蜜来找她哭诉时,艾米更是感性使然完全站队到了闺蜜位置,与她一起同仇敌忾,所以后面就增加了闺蜜对她的怀疑、也给自己制造了屎盆子。
      而在现今连男男之间、女女之间都不一定是纯洁友谊的社会,就别再拿“我们是男女之间纯洁的友谊”来为你和朋友伴侣的交际做理由了。即便行为上没有,思想上也有;即便有,也得是生活圈、工作圈等完全没有重合也没有利益冲突,或者对方恰巧是个gay或者les。而实际上,很多看似以纯洁友谊交往的男女,若揭开真相,不过是一方对另一方求之不得或者不敢越矩之后退而求其次的折中相处方式罢了。
 
所以,朋友关系最好的模式就是,朋友归朋友,适度的分寸和距离还是要有的,这样不但不会让友情疏远,反而会给予友情更好的空间,得以持续维系。
心理咨询选择正德心理
客服中心
×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797号